當AMD Radeon RX 9070 XT帶著全新RDNA 4架構登場時,整個顯卡市場都感受到了這份來自紅色陣營的強勁沖擊。作為RX 9000系列的旗艦級產品,它不僅標配16GB大顯存、搭載第三代光線追蹤加速器與第二代 AI 加速器,更以 “用2K價格撬動4K體驗” 的高性價比路線,吸引到了廣大玩家們的關注。

定位上,AMD Radeon RX 9070 XT矛頭對準的便是NVIDIA的RTX 5070 Ti。它們到底誰更強、更香一些?本次評測將以實測數據為核心,從理論性能、游戲表現、散熱功耗到價格性價比,全方位對比這兩款旗艦顯卡,為大家呈現最真實的選擇參考。
一、核心架構與硬件規(guī)格解析
AMD Radeon RX 9070 XT基于全新RDNA 4架構,采用臺積電4nm工藝打造,核心面積357mm2,集成539億晶體管。其64個計算單元可提供4096個流處理器,搭配16GB GDDR6顯存(256-bit位寬),Boost頻率可達3.1GHz,TBP功耗304W。

此外,第三代光線追蹤引擎,實現光追吞吐量翻倍。

同時,第二代AI加速器支持FP8格式,與上一代相比,這些變化為每個AI加速器每個計算單元提供了高達8倍的INT8吞吐量。

更早一些推出的NVIDIA RTX 5070 Ti,采用Blackwell架構GB203核心,4nm工藝集成8960 個CUDA核心,16GB GDDR7顯存(256-bit 位寬),Boost頻率2.5GHz,TBP功耗 300W。第四代RT Core引入Mega Geometry技術,光追性能較前代也是提升顯著,但DLSS 4多幀生成技術仍依賴 AI 加速單元。
測試平臺簡介:

照慣例,為了確保手中AMD Radeon RX 9070 XT和NVIDIA RTX 5070 Ti能夠發(fā)揮全部潛力,我們組建了一套不會拖后腿的平臺。

主板我們選擇的是七彩虹 CVN X870 ARK FROZEN V14 方舟主板。它采用白色為主的設計,搭配磨砂質感裝甲,視覺清爽且質感出眾,ATX 板型帶來充足的擴展空間。供電方面采用14+2+1相數字供電,能穩(wěn)定支持高性能處理器運行。內存部分配備四條DDR5插槽,最大支持192GB容量,擁有8200+MT/s超頻潛力。PCIe插槽配置上,PCIe 5.0x16合金強化插槽,另有一條PCIe 4.0x4全長插槽,適配多樣擴展設備。M.2插槽共設三個,其中兩個支持PCIe 5.0協議,一個支持PCIe 4.0協議,均有分離式散熱裝甲覆蓋。網絡方面,Wi-Fi 7+5G網口兼顧有線高速連接與無線靈活體驗,包括USB4全功能接口在內的I/O 接口豐富實用,整體做到了顏值與性能的均衡兼顧。

內存我們選擇的是Kingston FURY Renegade叛逆者 DDR5 8800MT/s 2×24GB RGB燈條 白色款。該系列支持XMP 3.0預設,可穩(wěn)定運行在8800MT/s高頻規(guī)格,DDR5旗艦級性能,無論是暢玩3A大作、進行4K視頻創(chuàng)作,還是多任務辦公處理,都能提供澎湃動力,輕松應對各類高負載場景。其采用CL42低延遲時序設計,同級別高頻內存中表現出眾,數據讀寫效率大幅提升,讓系統響應更迅捷,加載大型文件或切換多任務時毫無卡頓感。純凈的白色外觀簡約大氣,搭配絢麗的RGB燈效,既能完美融入白色主題主機的清新風格,也能與混搭色系主機碰撞出獨特美感,支持主流主板燈效同步功能,一鍵聯動打造協調統一的光效氛圍,輕松塑造極具個性的主機視覺美學。

硬盤我們選擇的是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PCIe 5.0 NVMe M.2固態(tài)硬盤(4096GB版本)。這款專為高功耗用戶、硬件愛好者和游戲玩家設計的產品,采用PCIe 5.0 x4接口,4096GB版本順序讀寫速度達14800/14000MB/s,隨機4K讀/寫速度為2200000/2200000 IOPS。搭載SM2508控制器與3D TLC閃存,配備低功耗 DDR4 DRAM緩存。12層PCB設計增強了信號質量和數據完整性,基于6nm制程的控制器減少熱量能耗。提供5年有限保固,耐用性最高達4.0PB,可滿足高強度游戲、視頻編輯及數據密集型工作需求。

我們特地為高性能固態(tài)硬盤安排了Thermalright (利民) HR-10 2280 PRO M.2SSD 固態(tài)硬盤散熱器。它專為2280規(guī)格的M.2 SSD設計,能精準適配主流固態(tài)硬盤尺寸,可以為各類高性能SSD提供高效散熱保障。其采用優(yōu)化的散熱結構,四熱管+全電鍍主動式回流焊工藝,搭配大面積散熱鰭片與高導熱系數硅膠墊,可快速導出SSD在高速讀寫、長時間高負載運行中產生的熱量,有效避免因過熱導致的性能降速,讓SSD持續(xù)穩(wěn)定釋放全速性能,確保數據傳輸高效不卡頓。散熱器整體設計簡約緊湊,安裝便捷,無需復雜工具即可輕松完成裝配,且不會占用過多主板空間,兼容多種主板M.2插槽布局,無論是裝機新手還是DIY老手都能輕松上手。

散熱的重任我們交給了Thermalright (利民) MJOLNIR VISION 360 ARGB WHITE。作為一款定位高端的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它專為追求極致散熱與視覺美學的用戶打造。COREV1.0獨立水泵框架,搭配大面積冷排和TL-K12W性能風扇,散熱效率強勁,能輕松壓制高性能CPU在超頻、3A游戲滿負載、4K視頻渲染等高負載場景下的熱量,有效維持低溫穩(wěn)定運行,為系統性能釋放提供堅實保障。純凈的白色主題設計貫穿冷頭、冷排與風扇,簡約中透著精致感。3.5英寸320*240 IPS顯示器支持多種靜態(tài)動態(tài)圖片切換,更加突出個性。無論是純白主題主機還是混搭風格裝機,都能完美融入并成為視覺焦點,輕松提升整機顏值。同時,其兼容Intel與AMD主流平臺,安裝便捷,兼顧性能與顏值,是追求散熱實力與個性化光效主機的理想之選。

電源我們選擇的是Thermaltake(Tt)鋼影 PF1白金1200W限定版 黑色。它通過80 PLUS白金認證,轉化效率高達95%,搭配全日系電容,能為整機提供持久可靠的電力支撐。兼容ATX 3.1規(guī)范,采用原生PCle 12V-2x6接口設計,支持至多200%瞬間功耗輸出。全模組化壓紋線材設計更是理線愛好者的福音。12cm 智能溫控風扇支持低負載零轉速模式,30%負載以下風扇靜止,幾乎零噪音。搭配十年質保,無論是追求極致性能的發(fā)燒級玩家,還是注重穩(wěn)定性與顏值的高端用戶,這款電源都是兼具實力與品質的理想之選。

機箱我們選擇的是微星(MSI) 白刃PLUS機箱。這款機箱以純凈白色為主調,搭配簡潔利落的線條設計,兼具時尚感與科技感,既能完美融入白色主題主機的清新風格,也能通過對比色硬件搭配凸顯個性。它擁有寬敞的內部空間,兼容E-ATX及以下規(guī)格主板,支持ATX/M-ATX背插主板,兼容顯卡水平/豎置安裝。同時,機箱頂部、側面、底部均支持360mm水冷排安裝,最多支持3×360冷排。雙艙體結構,預留了90mm的背部理線空間,走線復雜度被有效降低。無論是追求極致性能的發(fā)燒級裝機,還是注重顏值的主題裝機,微星白刃PLUS機箱都是兼顧實用性與美觀度的理想之選。
理論性能測試:RX 9070 XT 在DX12遙遙領先
關于顯卡的理論性能測試,這里以3DMark為主。主要進行Fire Strike與Time Spy兩個經典系列的全部測試,以及專門針對光線追蹤的Port Royal測試。

我們可以看到,在3DMark的DX12相關測試中,RX 9070 XT 的表現相當亮眼。Time Spy測試拿到30575分,比 RTX 5070 Ti 領先約 7.9%,顯然在DX12 API環(huán)境下,RX 9070 XT的優(yōu)勢很明顯。而在DX11對應的Fire Strike測試中,情況稍有不同,RTX 5070 Ti 不但能夠追平RX 9070 XT,偶爾還能以微弱優(yōu)勢實現小幅領先,不過這樣小的差距幾乎不會影響實際體驗。
針對光線追蹤的 Port Royal 測試里,RX 9070 XT雖然以18679分落后RTX 5070 Ti約 2.2%,但相比上一代產品,光追性能提升已經超過 50%。要知道光追曾是N卡的傳統強項,如今RX 9070 XT能縮小到這樣的差距,足以說明AMD RDNA 4架構在光追技術上的進步確實實打實,沒有夸大。
總結一下,RX 9070 XT 在DX12場景下優(yōu)勢很大,在DX11和光追場景對比RTX 5070 Ti則略微吃虧,平均下來理論這一塊還是RX 9070 XT 更強些。
游戲實測:2K/4K分辨率下的勝負手
考慮到兩款顯卡的定位,我們的游戲場景實測就跳過了已經毫無難度的1080P,直接選擇在2K和4K場景下進行。



在我們所測試的8款單機游戲中,《星空》、《賽博朋克 2077》、《龍騰世紀:影障守護者》3款游戲兩張顯卡的表現十分接近,幀數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終幻想 16 試玩版》、《刺客信條:幻景》、《黑神話:悟空》3款游戲的表現上,兩者拉開了一些差距?!蹲罱K幻想 16 試玩版》、《刺客信條:幻景》游戲表現上,RX 9070 XT有著較小幅度的領先,但RTX 5070 Ti在《黑神話:悟空》也以微弱優(yōu)勢扳回了一局。


最后在《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6》和《對馬島之魂》這兩款游戲這里,兩者的差距被拉開到了十分夸張的水平。RX 9070 XT的平均幀率對比RTX 5070Ti實現了大幅度的領先,領先幅度分別達到了39.5%和24.5%。
綜合看下來,兩款顯卡在2K甚至4K分辨率環(huán)境下,性能都是可以滿足大家暢玩3A單機大作的。并且,RX 9070 XT幀率表現明顯強于RTX 5070 Ti,領先幅度在7.6%以上,性能優(yōu)勢明顯??紤]到AMD這邊軟件更新頻率和硬件生態(tài)的優(yōu)勢,在日常實際的游戲場景下,開啟AMD所提供的一系列技術,我們能夠獲得的體驗提升,應該比以上我們提到的更強一些。
散熱設計與功耗表現
我們通過烤機,關注一下兩款顯卡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表現如何。

烤機過程中,RX 9070 XT功耗穩(wěn)定在了340W,溫度穩(wěn)定在了49℃。對比300W的RTX 5070 Ti,RX 9070 XT確實更費電,但是其溫度控制更好,散熱要求更低,在搭建平臺時可以為我們節(jié)省更多。
生產力與AI測試


我們再來關注兩者在生產力場景下的成績,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和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兩項測試,RTX 5070 Ti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不過RX 9070 XT 也沒有掉隊,綜合生產力是較為接近的水平。

AI測試這邊,在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Stable Diffusion 1.5(FP16)測試中,RTX 5070 Ti成績?yōu)?787,RX 9070 XT成績?yōu)?699,這證明在AI場景下,RTX 5070 Ti優(yōu)勢更大些。
總結:4K時代的性價比之王
兩款顯卡的定位相似,但售價的差距卻不小。RTX 5070 Ti建議零售價為6299元,由于貨源緊張等因素,實際購入非公版型號時,大約需要花費7000-8000元,高端型號甚至突破了8500元大關。反觀實測性能、散熱效率、驅動優(yōu)化潛力和長期使用成本上占據顯著優(yōu)勢的RX 9070 XT ,定價僅4999元,即使是一些比較高端的型號,價格也很可能不到RTX 5070 Ti的起售價,價格優(yōu)勢在1300-2300元左右。這意味著什么呢?僅僅在顯卡上做選擇,你就能省出一塊高端主板的錢。更別提選擇RX 9070 XT 以后,在散熱等硬件上,你還可以省下不少預算。比別人少花3千塊,最后游戲體驗還比別人強,簡直是香爆了好嗎?
RX 9070 XT 的RDNA 4架構通過FSR 4和AI加速技術,重新定義了高端顯卡的性價比標準,尤其適合追求4K高幀率游戲體驗的玩家。而RTX 5070 Ti雖然在光追和專業(yè)應用上仍有一定優(yōu)勢,但過高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在2025年的顯卡市場,RX 9070 XT無疑是4K游戲的最佳選擇,其“戰(zhàn)未來”的驅動優(yōu)化潛力更讓它成為長期投資的明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