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口報》刊發(fā)了一篇名為《高校要發(fā)揮婚戀教育主陣地作用》的文章。
文章提到,調(diào)查顯示有56.9%的同學表示目前并不想談戀愛,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分配時間來平衡學習與戀愛的關系。作者認為,高校開設婚戀課程、做好大學生婚戀教育,可以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進而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并建議將婚戀教育課程納入大學選修課程體系。
此文一出,隨即引發(fā)網(wǎng)絡熱議。
有網(wǎng)友認為,這篇文章戳中了當下社會的“痛點”,認同接受“愛的教育”能幫助學生提升戀愛能力、經(jīng)營好親密關系的觀點;也有人心存警惕,認為婚戀屬于私人事務,擔心類似課程會充滿傳統(tǒng)觀念說教,甚至演化為變相的“催婚課”。
“婚戀保衛(wèi)戰(zhàn)”是否要從高校打響?大學階段如何平衡學業(yè)和感情的關系?如何使大學婚戀教育順應時代需求?
??
文章提到,通過近期開展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生育的主力軍,婚戀觀念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例如,56.9%的同學表示目前并不想談戀愛。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之所以不愿意談戀愛,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分配時間來平衡學習與戀愛的關系。這一結(jié)果表明,由于缺少系統(tǒng)、科學的婚戀教育,大學生對情感關系的認知較為模糊。
文章指出,高校是大學生系統(tǒng)接受科學知識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談戀愛的一個重要場所,所以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婚戀教育的橋頭堡和主陣地的作用,通過開設婚戀教育課程的方式,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婚戀教育的責任。
文中提出了五點建議。
第一,將婚戀教育課程納入大學選修課程體系。
第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混合教學方法,靈活利用非傳統(tǒng)形式開展婚戀教育。
第三,建立課程反饋機制,讓學生匿名評價課程。
第四,政府相關部門和高校應重視加大對婚戀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力度。比如,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教師參加與婚戀教育相關的思政教育培訓和研究活動。
第五,高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推動婚戀教育。
10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其中強調(diào)“大力倡導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同時,首次提出“加強人口國情國策教育,將相關內(nèi)容融入中小學、本??平逃薄?br/>
此前已有呼吁大學開設婚戀教育課程的聲音。2021年3月,時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于欣偉呼吁,構(gòu)建和完善高?;閼俳逃w系,建議將婚戀教育設為高校學生必修課。
近年來,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等國內(nèi)多所高校,都已開設婚戀教育相關的課程,有的叫“婚姻與愛情”,有的叫“戀愛心理學”,有的叫“愛情社會學”。

▲天津大學的“戀愛課”
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楊麗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知道怎么愛,缺乏愛的能力”是當下許多年輕人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在高校開設“戀愛課”,有助于“幫助他們更懂愛”。
2020年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

▲天津大學“戀愛課”課程
根據(jù)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發(fā)起的《中國綜合社會調(diào)查》,在關于“婚姻首要標準”的這一調(diào)查中,50后、60后、70后更注重“老了有人照顧”和“生養(yǎng)兒女”,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個人幸福”逐漸成為80后、90后、00后的首要目的,其中,72.2%的00后贊同追求個人幸福這一目標。當代大學生,已經(jīng)不再困在生育觀念的枷鎖中,他們更渴望在親密關系中“做自己”。在這一觀念上建立一段親密關系,需要一段漫長的理解和磨合過程。如果婚戀教育方式偏離目的,將會阻礙當代大學生正確看待親密關系。
一方面,把婚戀教育納入選修課課程,運用選修課的課程模式推廣婚戀觀、生育觀和家庭觀,是一種理論空談。
另一方面,將親密關系的培養(yǎng)視作溝通技巧的訓練,是對婚戀教育的狹隘理解。
此外,對于高校成為婚戀教育“主陣地”,輿論還不乏擔憂。畢竟,學生的主要任務仍是學習“知識”,而不是學習“婚戀”。如果“婚戀課”占比過高,勢必讓學生額外花費更多精力,未必就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況且,美好的愛情從來可遇而不可求,主要依賴于個人實踐,既無統(tǒng)一模式,更無樣本可循。一旦婚戀課有了授課教材、教學目標、考核辦法,教導每個學生“照本宣科”談戀愛,豈不可笑?對于那些本就不想談戀愛的大學生,更是會反感抵觸。
針對這種擔憂,還要仔細梳理設立婚戀課的初衷,化解不必要的爭議。
將高校作為婚戀教育“主陣地”,并不意味著婚戀課會成為必修課。合理安排的婚戀教育,并不會占用學生過多精力,反而有助于優(yōu)化心理素質(zhì)、提升個人修養(yǎng),提升綜合素質(zhì)。
至于對“生搬硬套”談戀愛的擔憂,則大可不必。高?;閼僬n,目的是完成情感認知上的“托底”,而非行為上的“模式化”。反觀現(xiàn)在不少網(wǎng)絡作品,宣揚不切實際的愛情觀,過度美化婚外情、閃婚閃離等信息,更可能對年輕人帶來不利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婚戀觀念也將有所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婚戀觀念里平等意識。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只有平等地看待彼此,才能建立一段良好的親密關系,培養(yǎng)正確的婚戀觀念。
▲校園中的情侶?AI作圖
對大學開設婚戀課程
你有什么看法?
引導健康的婚戀觀
您還有哪些好的建議?
留言區(qū)來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