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假期安全網(wǎng)
近期,檢察官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涉詐騙罪犯罪數(shù)量存在上升趨勢,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高薪誘餌、賺零花錢等方式誘騙未成年人冒充“客服”引流、出借銀行卡、手機卡,還有部分未成年同學們相互介紹,致使涉案未成年人人數(shù)增多。種種眼花繚亂的“兼職”誘惑著缺少分辨能力的同學們,最終掉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下面就和檢察官一起學習辨別常見詐騙圈套吧!
警惕詐騙常用手段
“手機口”兼職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3jjewl.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8/13/213622752.jpg" />
兩部手機同時打開免提,一部手機與詐騙分子聯(lián)系,另一部手機用來撥打被害人電話,實現(xiàn)語音中轉,從而實現(xiàn)詐騙分子直接對被害人實施詐騙。
“客服引流”兼職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3jjewl.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8/13/213623112.jpg" />
“引流”是電信網(wǎng)絡詐騙的前奏,一般會通過冒充各平臺機構或客服以撥打電話、發(fā)送短信等方式引導被害人添加詐騙分子提供的微信、 QQ 或者下載指定 APP ,從而實施詐騙。
“出借兩卡”兼職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3jjewl.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8/13/213623232.jpg" />
以“輕松賺錢”“無門檻”等由頭吸引同學們出租、出借、出售自己或家人的銀行卡和手機卡,并提供驗證碼和密碼,這是詐騙分子常見的洗錢方式,極有可能涉嫌幫助信息網(wǎng)絡犯罪活動罪、詐騙罪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做好預防詐騙措施
為何未成年人屢屢中招呢?又應如何防范呢?
同學們要牢記:“三不”原則:
不輕信高薪兼職
對網(wǎng)絡上任何承諾“足不出戶日賺千元”的兼職、刷單信息,不相信、不參與,不存在“高薪低勞”的好事。
不盲從他人誘導
青少年群體易受同伴壓力驅使,尤其在交友不慎的情況下,為了獲得小團體認同,可能被誘導參與詐騙活動。
不看、不聽有害內(nèi)容
短視頻平臺、社交軟件中部分“成功學”或“黑灰產(chǎn)”信息極易誤導青少年將詐騙視為“捷徑”。同學們上網(wǎng)要主動抵制、遠離網(wǎng)絡有害內(nèi)容。
同學們要充分認識到電信網(wǎng)絡詐騙的危害性,勿存僥幸心理。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自覺守法尊法學法,切勿輕信“天上掉餡餅”,淪為電詐工具人。
